卡米儿のBABE

Lilypie Fourth Birthday tickers
Lilypie Third Birthday tickers

卡米儿の訪客



































































































Saturday, June 23, 2012

古城踪迹----The Clay House安陶居

安陶居简介

安陶居创建于1995年,居主梁志雄与太太罗锦明,在美术学院純美术系毕业
后再各别选修陶瓷与雕塑。
工作几年后,便着手成立工作室。从开始简陋的陶舍到目前具有店面的规模
,可说一步一脚印。每一个步骤都是亲力亲为,从洗泥,晒泥到制作,施釉
,到烧成,都不能马虎。设计方面除了考虏实用的,也要兼顾美和创意。在
釉药方面也多做偿试。成品有杯子,碗碟,花瓶,主要的还是放蜡烛用的烛
台,或点灯用的灯。在杯体上刻了很多小洞,设计各种各样,有阴刻有阳刻
花草树木,星星月亮,小虫和心点,主题都环绕在大自然的造型里。透光的
小洞,投影在墙壁上,形成很美丽的光影,浪漫的气氛笼罩着四周。有时候
小小的气氛,便能使人放松心情,度过美好的晚上
 


这就是老板梁志雄了。他正在向我们讲解如何制作简单的陶器。

Johaw有模有样的开始制作属于他的陶器了。

Biyi当然也不惶多让,在一旁玩起了陶土。

这就是卡米儿和Johaw一起完成的作品。

这个是另一个卡米儿帮忙Biyi做的作品。

经过大家一轮的努力,很多作品都出来了。

最后的指定动作,当然少不了大合照。

作品并不能当天拿回去,因为这不是最后的完成品。
作品还需要老板为他们施釉和烧成。
一般需要大约两个星期才能完成。
惟有下次去马六甲,才去看我们的作品了。


The Clay House (安陶居)
18, Jalan Tukang Emas
75200 Melaka, Malaysia
Tel: 06-2926916


Friday, June 22, 2012

古城踪迹----马接新村文化之旅(2)

参观手工包厂后,我们就转场到琼源香这家老字号的面包干厂。
来自 “琼源香 ”本身的介绍。

琼源香,是一间拥有五六十年代的老字号,它是马接峇鲁新村所拥有历史最悠久的一间工厂了,也是一间非常具有历史性的面包厂。它是一间一代传一代的面包厂,面包 店如今已经传到了第三代。我们特别的地方是我们会将新鲜出炉的面包拿去制成干面包。当面包变成干面包后,给人感觉香脆可口,味道更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国语名我们称为"rotikok"
琼源香面包厂现今的老板是潘家民先生,他就是这家面包厂的第三代传人。
当制作面包干时,它香味四溢,让人闻了食指大动,有些村民更在闻到面包干出炉的香味后前来购买。虽然面包干(ROTIKOK)的外表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硬硬的,但 吃起来的口感却是脆脆的,非常爽口,如果能再沾一沾热浓浓的咖啡乌(Kopi O,吃起来就会给人另一种口感,你会一口接一口的无法停下来。我们所出产的每一个面包都拥有着马接峇鲁新村村民的浓厚人情味。在马来同胞里他们也有人称它为“ROTI TONGKAT"的香脆食品



面包干厂每天在制作350公斤的面团,生产烘烤面包干。

制造“rotikok”的过程中,需要到不少的人力。
虽然厂内有机器帮忙把敲好了的面团继续杆成更滑的面团。
但其他步骤如筛粉、把面团分段搓圆、排盘都需要到人力手工操作。


面包干厂内还保留了一个50年代至今的材炉。
现在面包干厂已经全面使用先进的烘炉来制作"rotikok"
.但这样拥有历史的材炉还是值得保存下来让年轻的一代参观。
据 “琼源香 ”第四代传人的解说才知道以前使用材炉来制作"rotikok"可不简单。
材炉必须24小时不停的烧材,正因为如此,也需要有人24小时看守着材炉。
要不然没有达到一定温度就无法制作出让人食指大动的“rotikok”了。
除了烧材以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工序——包括要净炉和抹上一层油。

你看。。。“琼源香 ”第二代传人在示范如何把面包盘放进炉内再拿出来。
没有一点儿功夫可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

小朋友一窝蜂围着材炉研究如何把面包盘置入。

参观完毕,又轮到孩子帮忙制作“rotikok”了。
Johaw当然也必须付出一份力啦!: p

完成后不忘来一块香脆的“rotikok”。

同样充满历史的“琼源香 ”第二代传人和包装袋。

最后,当然要来个大合照。

中午时分,大家肚子已经开始饿了。
于是我们一行人又回到了早上那家为我们准备点心的客家村民的家去。
这次,她们又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客家擂茶。

这就是新村客家人的擂茶。卖相虽简单,美味可不减。

茶叶可是从村内自行栽种的茶树制作而成的。 
因为制作擂茶的需要,新村里有人种茶树已经种了40年。
这家村民除了使用自家茶树的叶子外,连炒茶的步骤也是自己动手的。

这就使传统的擂茶钵。

接着,赖碧清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参观村民的茶园和甘蔗园。

从村民家走到茶园的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不少新村内的家种了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榴莲、黄梨、茄子、可可、红毛丹、芒果。。。等,少说都有10种以上。

卡米儿也是第一次看过可可树。

到达茶园和甘蔗园,小朋友还有机会一尝啃甘蔗的滋味。
卡米儿记得小时候公公也常买甘蔗给我吃。
长大后反而没有再试过啃甘蔗了。
这可是不错的体验。

这次的行程,台湾妈妈Cammy也是有去。
她可是有一双巧手,只见她随手拔了一根叶子就变成了蚱蜢。
这趟文化之旅,两个小瓜已经累倒个不行。
Johaw在我们去参观甘蔗园时,已经在村民家睡着了。
而Biyi在回程路上也抵不住,进入梦乡。
虽然他们俩一路上都有耍一下脾气,不过整体来说还是挺合作的。
没关系,在往后的日子,妈咪还是会不停的带着你们到处去。
除了书上的知识,妈咪更希望你们用自己的双眼去认识、观察更多的事物。

——怎样去——

马接新村距离马六甲市区约20公里,可从马六甲市区经峇株安南及榴梿洞葛前往。
 自南方来的人,可在爱极乐大道收费站转出,朝榴梿洞葛去,到了榴梿洞葛就离水坝很近了。在此处问人或看路牌都很方便。
 自北方来的人,可在新邦安拔大道收费站转出,朝亚罗牙也去,再转左往马接峇鲁,路程约15-20分钟。 马六甲公共交通日益差劲,要去的人,最好自己开车去,自甲市区去,不到一小时车程。如果有能力,踏脚车去也是不错的主意。---载自南洋商报

Thursday, June 21, 2012

古城踪迹----马接新村文化之旅(1)

在未去荷花塘观赏荷花前,我们一行人先来到这间由华人兴建的回教堂。

以下是南洋商报副刊报道关于回教堂的资料。

在一个纯华人的新村里,存在一个有数百年传说的拿督公也许不出奇,但出现由华人兴建的回教堂,就非比寻常。如今高官如首相都曾拜访这个隐藏在水坝深处的小小回教堂,如今它被视为华巫友好的象征。
回教堂的后方,一方石碑《哪啅建造亭宇碑记》,日期是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哪啅应为今日人称的拿督公,回教堂外另有亭子和马来古墓,据村民说,平日都常有人来此祭拜。村民与其他种族每年神诞都会来此大事祭祀,从前还会大跳弄迎舞,非常热闹。
华人除了立碑纪录华人捐资兴建回教堂之外,也给回教堂的墙壁留下色彩缤纷的中国彩绘花草图案。有如此丰富中华色彩的古老回教堂,相信在大马是仅有的一间。

 


围绕着回教堂的除了一大片的橡胶树,还有美不胜收的荷花塘。

两个可爱的小女娃不知道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呢?

回教堂附近也种满了马来西亚美丽的国花--大红花。
透过其他妈妈的分享,原来大红花里面的心是这么好玩的。

就让Vanne为大家做个示范,看到她鼻子处有个白白的小东西马?
那个就是大红花里面的心,只要轻轻放在鼻子上,它就不会掉下来。
妈妈们就和孩子们玩起皮洛克木偶的游戏,
大家都可以变成长鼻子的木偶咯!

小朋友对历史文化还未有兴趣,反而来自大自然的一切比较吸引他们。
随手抓起地上的叶子就可以玩啦!
Johaw又把叶子排成长长的火车。

接着,小朋友们由Vanne带头,玩起了“老婆婆,现在几点钟?”的游戏。
突然好怀念,这都是卡米儿小时候玩的,现在轮到自己的孩子了。

忘记了是什么虫?

大家一起到橡胶园拾种子,阿布收获不错哦!

这位割胶叔叔可是大明星哦!
小朋友在后面追着他,不停地往一棵又一棵的橡胶树移动。
大家都很好奇地近距离观看他如何割胶。

两个小瓜在做自然观察。
他们观察着一只蚂蚁在搬动着一只更大只的死蚂蚁。
这就是刘克襄老师所说的透过任何大自然的东西,
都可以让小朋友透过观察,再进而去思考。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到的马街荅鲁新村。
这是一个仍保有绿色原味的新村,因为村子就在水坝边上,
发展备受限制,却也无意间保留了一个仍有新村原貌的历史一页。
新村内主要籍贯都是客家人。

赖碧清老师安排了一家客家村民为我们准备了道地的客家美食。
卡米儿也是客家人,所以对这些食物特别感动。

享受完村民准备的点心,我们一行人就往新村内的包厂移动。
这是一间传统的手工包厂。
当我们到达时,只见他们正在量着面团,然后开始包着Johaw最爱吃的豆沙包。

Biyi站在旁边,不时用她小小的手往面团抓一小块,就学起别人搓面团。

两兄妹为他们的面团努力着。

Biyi原本要向卡米儿展示她做出来的毛毛虫,没想到断了两截。
她正努力的把它们接回去。


-------待续-------

Tuesday, June 19, 2012

古城踪迹----六月花神

这次古城游,我们也参加了由碧清老师带团的客家村文化之旅。
其中的行程就是去荷塘观赏素有“六月花神”美称的荷花。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作诗作画的题材,
除了荷花本身外形讨喜之外,
其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颂。

陈志岁《咏荷》一诗正正表达了荷花之高尚品格。
“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荷花原来也有一个传说——荷花仙子“玉姬”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
因为玉姬羡慕人间的双双对对,男耕女织的勤劳生活,
感到身居天宫的空虚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儿逢莱尼的陪
伴下,偷偷地打开了南天门,悄悄地飞来杭州西子湖畔
,这两位天宫仙女看到这明镜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
和凡间的青山便跳入美丽的湖中恬洗。谁知天快亮了,
逢莱尼要玉姬赶快回到天宫,玉姬哪里舍得这美好的人
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顺手拾起莲花宝座把
玉姬打入湖中,还恶狠狠地骂道:“你要脱尘绝俗,我
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这位洁
白无瑕的仙女化身为美丽的荷花。 


虽然昨天下了一场大雨,可并没有影响隔天的天气。
太阳高高挂在空中,虽是早上9点多,已经可以感觉到炽热的阳光。
不知道是否卡米儿嗅觉有问题,当天并没有闻到荷花特有的沁人清香。

除了荷花,池塘里还种有了浮萍。
淡紫色的浮萍煞是漂亮。

两个小瓜轮流把玩着浮萍。

最后,还是让Johaw把浮萍“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可惜这次的行程两个小瓜没有尝试到摘荷花的乐趣。天气太热,他们猛投诉很热。
希望明年的六月有机会再和六月花神来个亲密接触。

卡米儿去旅游!

Daisypath Vacation tickers Daisypath Vacation tickers